当前位置: > > j9九游会 > 全国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建设现场推进会
创新思路 补链强链 构建高效长效冷链物流服务体系-j9九游会
2020年以来,山东省以农业农村部实施的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项目为契机,创新思路,补链强链,着力构建“高效长效”冷链物流服务体系,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。初步测算,“十四五”以来,我省鲜活农产品腐损率下降18%、冷链流通量占比提升20%。全省冷库总量达到2300万立方米,冷藏车保有量达到4.5万辆,基本形成了覆盖蔬菜、水果、水产品、肉类、乳品、速冻食品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。
一、打造“三级”节点,构建冷链物流服务网络
一是立足补齐冷链短板,建设“田头仓储保鲜设施”。重点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示范社,建设和配备农产品预冷、清选分级、冷藏冷冻等设施设备,加快补齐田头冷藏保鲜设施短板。2020年以来,累计支持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6000多个,新增库容800多万立方米。二是立足完善服务功能,打造“冷链集配中心”。依托具备分级分拣、物流配送等功能的存量冷链物流设施,重点引导打造产地冷链流通区域中转节点。截至目前,初步发展形成了具备冷链集配功能的设施75个。三是立足提升服务能级,创建“冷链物流基地”。重点面向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,依托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,支持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,着力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、集约化、组织化、网络化水平。成功创建了济南、青岛、威海、烟台、潍坊等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。
二、探索“三种”模式,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效益
一是“一库多用”模式。鼓励和引导冷藏保鲜设施建设主体利用多温区、多样化经营方式提升运营效益。滨州市沾化区景胜冬枣专业合作社,通过各类信息化服务,2000立方米的冷库实现了对外出租,直接增加效益20万元。二是“集中联建”模式。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建设和运营合作。潍坊市临朐县6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申请用地、联合建设、联合运营,集中建设了1200吨容纳能力的冷藏保鲜设施,合作社由鲜果直售改为代存销售,实现增收200万元,同时冷藏能力的大幅提升,让合作社对产品拥有了自主定价权,销售价格较往年提升25%左右。三是“共享冷库”模式。支持具备条件的县,探索建设冷库信息管理系统,建立“共享冷库”。菏泽市曹县通过信息化管理使冷库利用率由原来的65%提升到84%。临沂市蒙阴县通过智慧化冷库管理平台,高效促进了冷库供、需“双向奔赴”,成功帮助3000余家采购商、种植户等解决仓储问题。
三、强化“三项”支撑,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
一是强化标准支撑。制定《冷链物流信息管理要求》等国家标准30项、《速冻食品物流规范》等行业标准13项,发布实施《水产品冷链物流数据元》等省级地方标准16项,开展冷链物流领域标准化试点建设,培育“山东蓝润”等50余个省级冷链物流领域标准化试点。二是强化物流企业支撑。全省公路冷藏运输企业及个体户达14337家,形成了山东港口物流、日日顺、荣庆物流、中外运等一批实力强劲的冷链物流企业,全省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26家,居全国前列,其中5星企业2家、4星企业14家。三是强化资金支撑。探索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,争取中央及省预算内资金、政府专项债券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、中长期贷款等各项资金超过40亿元,支持建设了济南维尔康、龙大肉食、齐东海通等一批冷链物流项目,进一步夯实了冷链物流设施基础。
四、推动“三链”协同,增强冷链物流服务能力
一是拉长“产业链”,促进三产融合。通过实施冷链物流设施建设,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,带动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、销售、服务以及加工企业的聚集和联动,推动三产融合发展。泰安市新泰市山东食安公社通过冷库建设,推动现代农业、食品工业、订制配送“三产融合”,开辟了“从农场进市场”的新格局。二是贯通“供应链”,促进产销对接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了集仓储、集散、物流、配送于一体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,显著提升了农业供应链服务水平。烟台市福山区在张格庄大樱桃市场内建成6000立方米果品气调贮藏库1处,实现农产品检测、预冷、加工冷藏、配货、收储等一体化服务,年预冷、贮藏700余万斤大樱桃,并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定点批发市场。三是赋能“价值链”,提升产业效益。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幅降低了鲜活农产品产后损耗,延长“保鲜期”,拉长“销售期”,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。德州市武城县通过冷库低温存放,年储存辣椒流转量20余万吨,最大程度地保障了辣椒的成色品质,降低了农产品损耗,年增加经济效益3.8亿元。
下一步,山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,学习借鉴兄弟省(区、市)经验,持续优化完善“物流基地集配中心田头仓储设施”三级节点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体系,努力推动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提质增效、降本减耗,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冷链物流体系,为促进农业产业转型、消费升级提供有力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