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 >  > j9九游会 > 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 > 地方实践

农产品“冷处理”实现增收“热效应”-j9九游会

日期:2023-08-09 作者: 来源:武城县委宣传部 【字号: 】
  近日,笔者走进山东省武城县建军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工作人员正在将鲜辣椒装进冷藏箱,准备发给海外客户。
  “这次订单有30吨,属于比较大的订单。现在快到元旦了,所以最近订单较多。”建军辣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文选兴奋地介绍说,更令他高兴的是,今年出口的鲜椒是第一次从自家冷库发出。
  董文选是辣椒种植、收购大户,往年鲜椒收获后他都是选择租赁外地冷库来存储,不仅要花费高昂的租赁费,而且人工费、运输费都花费不菲。“在收获季,正是用工紧张的时候,还需要雇佣人工、车辆等拉到外地,一年光运输费、装卸费就得花费20多万元。而且还得挨号入库,鲜辣椒必须在24小时之内卸下来,时间长了之后容易挤压出水,损失很大。”董文选表示。
  去年,武城县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,借助该契机,董文选所在的合作社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库容量3000吨的低温冷藏库,享受政府补贴100万元。这种冷藏库可以让辣椒在零下18度存储,延长保鲜期8个月。“有了自家的冷库,辣椒采摘后可以直接入库冷藏,再也不用雇车拉外地去了,十分方便,省钱又省力。”董文选说。
  发展农产品,冷库是标配。董文选从事辣椒收购已有20余年,对于建设冷库,他认为很是必要。“辣椒每年8-10月份属于集中收获期,那时候的鲜椒一吨大约在3100元,等到来年2-6月份鲜椒的市场行情最好,价格能达到4000元,价格增长8%左右,去掉人工、运输等成本,一吨纯利润能达到400元,十分可观。”董文选介绍。
  辣椒产业是武城县优势特色产业,辣椒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,年加工产值20亿元以上。虽然产业特色鲜明,但是之前没有配套的冷链设施,大部分交易主体都租赁外地冷库储存辣椒,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。
  入选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县后,武城县以适配农产品流通“最初一公里”冷链功能需求为目标,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40个冷藏保鲜设施,1个产地冷链集配中心,鼓励有关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新型经营主体,因地制宜建设农产品冷藏保鲜基础设施,培植一批在当地具有产业基础、品牌实力、行业影响力的主体企业,形成区域性农产品冷藏保鲜物流与商流品牌集群联合体。
  “经过1年的建设,目前,武城冷链产业初具规模,10多个冷藏保险设施主体完成建设,其余主体正在加快建设进度。建设类型有恒温库、冷藏保鲜库、速冻库等,主要储存辣椒、蔬菜、水果、食用菌等农产品。”武城县农业农村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站长李锐介绍说,通过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项目,增强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议价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,农产品产后损耗明显下降,产销对接更加顺畅,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  下一步,武城县将继续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,培养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,促进仓储保鲜冷链信息化与品牌化水平,全面提升全县农业发展质量。(李淑冉 李锐)
网站地图